市場是“感知”的戰爭,而不是“產品”的戰爭。
——《定位》之父:杰克.特勞特
3L醫用手術薄膜(曾用名:粘貼手術巾)是我國第一代一次性醫用高分子產品,該產品的研制成功是國內手術感染控制方案的重要突破。
在3L醫用手術薄膜問世之前,國內外科手術感染率高達6%-8%,因此不得不使用大量的抗生素來控制傷口感染,這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而且嚴重損耗患者體內的白、紅血球。手術過程盡管經過手術部位的表皮消毒,但由于手術過程時間長,裸露表皮汗腺的汗液、毛囊中存在的污垢及細菌對刀口形成交叉感染,導致術后傷口感染現象時有發生,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外科手術的感染率長期困擾著醫護工作者。因此,研制新一代具有抗感染功能的手術護理材料成為了降低外科手術感染率的當務之急。
改革開放以后,部分出國考察交流的國內醫學專家發現,歐美發達國家在外科手術中普遍推廣一次性使用醫用高分子產品,基本淘汰了傳統的棉織護理產品。3L集團創始人李清先生及其科研團隊敏銳察覺到高分子材料應用于外科手術護理產品的迫切需求和市場前景。更重要的是,對外科手術護理材料的創新將對提高我國醫院外科手術水平有著深刻意義。
高分子材料之所以可以被應用于醫療器械產品,這是因為:(1)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力學性能和化學穩定性;(2)高分子材料來源豐富、價格低廉,適合制成一次性醫療用品,避免了傳統材料制品因成本高、價格貴而不得不多次重復使用導致的消毒和交叉感染的問題;(3)高分子材料制作加工方便,適合多種成型方式,便于加工成復雜的形狀和延伸開發出新型醫療產品。
(人民日報早期報道3L集團)
1990年成立伊始,3L集團面臨著資金及市場的雙重壓力,想要投入研發一項高新技術產品并非易事。在李清先生的帶領下,3L集團與上海某研究所采取產研合作的方式,研制生產醫用手術薄膜。在蘭錫純、石美鑫、黃鶴年、陳中偉等我國老一輩知名醫學專家、教授的指導下,3L集團科研團隊踏上“手術無菌工作改革”的新征途。經過近百次的實驗、失敗、再攻關,國內第一代一次性醫用高分子產品——3L醫用手術薄膜Z終研制成功。經多方檢測機構對皮膚過敏、皮內刺激、皮膚原發刺激、急性全身毒性、細胞毒性、溶血等項目的試驗測試以及180度剝離試驗檢測,3L醫用手術薄膜達到國際ISO標準和美國ASTM標準,成為當時國內唯一通過此檢測標準的高新技術產品,填補了我國該產品的空白,并經上海中山、華山等醫院臨床試用,效果很好。
1991年7月,在江西省科委的召開的高新技術產品論證會上,經技術鑒定,3L醫用手術薄膜透明、透氣、防水、對人體無害,具有無刺激,粘貼性強、不受氣候、溫度影響等特點。臨床應用手術病人時,可避免手術時病人出汗污染傷口,且固定牢靠。亦可用于切口敷料、動靜脈穿刺套管針的固定,無過敏反應。專家們一直認為,3L醫用手術薄膜達到世界同類產品先進水平,是一種先進的無菌外科手術材料和高新技術產品,具有廣闊開發運用前景,建議盡快形成產能并推廣應用。
3L醫用手術薄膜產品進入市場后便深受各大醫院肯定和歡迎,一時間,全國市場覆蓋率達90%以上,從根本上解決了國內外科手術交叉感染的難題,對外科手術的技術進步有著重大貢獻。
科研猶如浩瀚宇宙,探索之路永無止境。在3L醫用手術薄膜研發成功的基礎上,3L集團相繼又研發出碘伏醫用手術薄膜、顱腦手術薄膜、中心靜脈穿刺薄膜、剖腹產專用手術薄膜、眼科專用手術薄膜等一系列外科手術護理薄膜產品,一體化滿足醫院各科室外科手術護理需求!
現在,一次性醫用高分子材料在各醫療機構的臨床應用中已經普及,而醫用手術薄膜在國內自問世三十年來未被替代,其應用價值和生命力已經得到時間的印證。3L集團在醫用耗材領域持續深耕,印證了人民日報的評論:“有膽有識才能有聲有色”。
三十年前,高瞻遠矚,拼搏創新;三十年里,不忘初心,持續專注;三十年后,行穩致遠,宏圖再現!
用心“感知”生命,讓每次出發都有意義!